你爱出汗吗?
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控制汗腺的神经是自主神经,出汗中枢随动物而异,有的在脊髓,有的在丘脑下部(温热性出汗)等。
一滴汗液里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有两种类型的出汗:主动和被动。
所谓被动出汗,是指天气炎热、烦躁不安而导致的出汗,对人体有害,相反,人体主动运动所出的汗称为主动出汗,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汗液的作用是调节体温,仔细想想,人体真的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不流汗就不好了,一是运动,血液循环加快,体温上升,出汗,体温下降;天冷时,汗腺和毛孔收缩,从而停止出汗,防止体温流失。
出汗的方式有哪些?
自汗
如果因为天气热,或者因为服用止汗药等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就叫自汗,自汗多为肺气虚弱,津液外泄所致,这类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到气短、胃寒、乏力、疲惫,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佝偻病、甲亢患者身上。
盗汗
如果你入睡后开始出汗,醒来后停止出汗,那么这就是盗汗,盗汗通常是由阴虚引起的,阴虚阳亢会导致失眠或口干等症状,肺结核患者可能会出现盗汗。
战汗
有的人全身发抖后出汗,其实是温病过程中与邪对抗的一种表现,如果出汗后,四肢乏力、发冷、坐立不安,说明体内正气在减弱,出汗通常发生在哪些传染病的早期或中期。
绝汗
出汗是指人在危急状态下,正气虚弱,阳气即将腾飞时大量出汗的现象,一般这种情况常伴有气短、脉弱等症状,这是部分心力衰竭、虚脱患者的常见症状。
冷汗
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冷汗,冷汗一般是指人怕冷,四肢冰凉出汗,在出汗之前,他们不会感到很热或口渴,但他们会伴有无精打采和苍白。
汗是人体的“晴雨表”,中医:四个部位出汗,建议引起重视
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疏,所以颈部出汗的人很少,如果你的脖子经常出汗,可能和你全身的内分泌失调有关。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内分泌水平不稳定的症状,从而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和多汗。
糖尿病患者脖子出汗是很常见的。
建议:通常情况下,内分泌的调节要从饮食和运动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食物,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多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头部出汗——胃火旺
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本应该是最足的,其固摄力也应最强,一旦头上出汗而全身无汗或少汗,或者经常出汗,或许就意味着阳气有些虚弱。
(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孩子来说,头上出汗多也是正常的),另外和胃火也有关系。
建议:睡眠充足,多吃温性食物,如大枣、牛肉、山药、蜂蜜、茯苓,每天冲泡枸杞茶。
鼻子出汗异常——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总是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和补益,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改善。
建议:每天双手拍打手臂的肺经,通过拍打刺激穴位,可以起到调节肺经的作用。
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中医认为,如果经常心口、胸中出汗,可能是体内“脾胃不和”所致。
脾胃不和多发生在脑力劳动者身上,脑力劳动者往往精神倦怠、食欲不振、饮食(洁癖)不当、过度劳累、睡眠不好、多梦、呕吐,都会导致或加重脾胃不和。
建议:将黄芪、大枣泡水,缓解症状,千万不要吃辛辣、刺激性、油腻、生冷的食物,还要避免高热量、高能量、高脂肪的摄入。
同时,也要适当增加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出汗有异味怎么回事?
通常是下列原因引起的:
与个人体质有关
比如本身是湿热体质,分泌出来的汗液通常会有一股异味,颜色大多是黄色,此类人群可能还会有肢体沉重、乏力或口臭、脾气暴躁、失眠多梦、盗汗等症状。
与饮食因素有关
比如平时摄入太多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东西,分泌出来的汗液可能也会有臭味,尤其经常吃肉类食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