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一种米养百种人。退休后,每个人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科技的进步,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有的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大胆去尝试以前没接触过的新事物。
有些人觉得自己生命所剩不多了,要尽情的去享受,珍惜人生中最后一段黄金岁月。
人老了,多喝水和多走路就能长寿?1、多走路就能长寿?
当然运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但是对于老年人而言并不意味着走路越多身体就越强壮。
路走得多了可能会导致关节磨损严重,另外走路激烈还会导致血压升高等,所以老年人不宜过多运动。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无论是进行什么强度的运动,只要是动起来,均与死亡风险下降相关。而作为危险的生活方式则是久坐,长期久坐的人群会导致全因死亡风险上升2倍多。
那为什么天天锻炼,最终却伤身了呢?
一是因为跑步会对膝关节软骨带来一定损伤,特别是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损伤可能会加重;
二是大部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会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损伤或罹患骨关节炎,再去跑步容易促进症/状发展;
三是跑步时没有用对方法,如跑前没有热身、姿势不正确、时间过长等,均容易诱发膝关节损伤。
2、多喝水就一定能长寿吗?
水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的细胞中有三分之二的水,而皮肤含水比例为72%,当皮肤水分不足时,其他各方面的营养也会随之减少。
平时多喝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1.5~2.5升水,但因为个体差异等原因,水分需求也不一样,比如肾脏不好的人多喝水可能会增加肾小球的负担,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而心衰程度比较高的患者也不宜多度饮水,会增加心脏负担。
“吃饭八分饱”是错的,提醒:55岁之后,吃饭要注意这4点自从退休后,老张就很注重养生,尤其是听说“吃饭八分饱有助于长寿”以后,他就在吃这件事上很节制。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他却觉得自己身体越发虚弱,走路会头晕,爬楼梯也会气喘吁吁。家人发现他脸色越来越差,精神也不好,医院检查清楚。
一系列检查做完,医生看着报告摇摇头:“老先生,你这明显是营养不良啊。”
老张很不解:“我现在饮食可规律了,每餐都吃八分饱,怎么还会营养不良呢?”
“就是因为你坚持八分饱,导致部分营养摄入不足,特别是维生素与蛋白质,长期如此就会影响健康了。”
一、饭量大和饭量小的人,哪种更长寿?饭量大的人总是给人身体健康的感觉,而饭量小就会让人觉得此人身体吸收不好。那这样看来,饭量大或小真的能反映一个人是否长寿吗?
饭量大可看做是身体正常运作的表现,但对于老人来说,即使有食欲也要注意适度饮食,盲目增大饭量反而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而且,并非食量越大就越健康,比如老人突然饭量增大可能是甲亢、糖尿病等疾病的信号,此时过度进食也容易增加肥胖、高血压等疾病风险。
其实早在年,科学家们就有开展关于“限制热量摄入和健康”相关研究。
该研究刊登在《细胞》杂志,将7名40岁左右中年人分为热量组、对照组,通过两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限制饮食组的体重平均降低了8公斤,而体重指数降低,体脂率降低%。研究者认为,长期限制热量的摄入有助于体重控制,能改善健康,降低人体衰老标志物水平。
而另外一项刊登在《科学》杂志的研究,也给出了相似的结论。
该研究出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主要将名21-50岁健康成人分为正常进食组和每日降低14%热量摄入组。结果发现,降低热量组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得到提高,体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也都在下降,这意味着,七八分饱的确对健康有益处。
日常饮食还是比较建议适量,因为无论饭量大或小都会对威胁健康。饭量小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从而降低免疫力,而饭量大则会导致营养过剩,引发肥胖以及各种健康问题。
二、40%的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相关调查显示,社区内有4%老人存在营养不良问题,而住院老人中营养不良的比例甚至上升至15%。而营养不良和正常营养状况之间被认为是有营养不良风险的阶段,目前约有40%老人正处于此阶段。
老人之所以会营养不良,首先是营养摄入不足,比如老人味觉、嗅觉和咀嚼下降会影响食物正常摄入,老年人基础代谢率降低后饭量会减少,加上慢病要长期服药也会导致食欲降低;
其次是老人胃肠道功能减弱,对食物营养的吸收能力也会减退;最后就是慢性消耗,比如糖尿病使代谢异常,还有肿瘤疾病也会增加机体营养消耗,都会导致营养不良问题。
这样的前提下,再坚持“八分饱”,一天两三口菜、一点饭,营养怎么会够呢?
所谓的“八分饱”应该更注重饮食的均衡与多样性,以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身体健康。
实际上,每个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应该根据个体情况来灵活调整饮食量。
三、这2种饭老年人要少吃,或会加速衰老!老人除了要注意饮食营养的摄入以外,其实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