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是使用中医治病保健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中药一般都是由病人带回自行煎煮。而很多人又没有煎煮中药的经验。故将个人煎煮中药及服用药物注意事项等,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备不时之需。
可以使用的
首选陶瓷、亦可以使用砂罐、瓦罐等。如实在没有条件使用以上药罐,亦可以用不锈钢锅。大小一般适中则可。另,现在的电用药罐亦可以根据条件选择。但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连续或者间断服用中药1个月以上者)中药的来说,应尽量选择陶瓷、砂罐、瓦罐作为煎药器具。
不能使用的器具:铜、铁、铝等。
适当把药材浸泡,有利于药材有效成分的煎出。但浸泡并非必须的。一般对于有时间,非急性病,可以坚持把药物浸泡30分钟左右再煎。对于急性疾病,或者时间不宽裕的来说,也可以不用浸泡。
总之:浸泡是一个充分不但不必要的过程。有当然是更好的!
水是煎中药的关键一环。大多数人对煎中药到底放多少水,感觉很迷惑。最常问的问题,就是几碗水煎到几碗水?而其实,煎中药的时候放多少水,是可以灵活自己掌握的。一般而言,只要保证水开以后,水不会溢出则可。对于剂量较小的中药,可以用常规用三碗水煎到一碗水。而对于剂量大的来说,则应该根据药罐的大小,药物的多少,煎煮的时间来自行决定水的量。
规则1:对于煎煮的药物剂量比较小,三碗煎到一碗则可。
规则2:药物比较多,尽量保证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没过饮片约2-3cm。
规则3:有先煎的药物的时候,或者有要求煎药时间需1小时以上者,应该尽量多放水,以水开以后不溢出为限。
规则4:若水煎干或者水少,中途不应直接加冷水,应加沸水。若锅底已烧,则应废弃此剂药物,待冷却后,洗干净药罐,另外拿药再煎。
(其实放多少水,真的可以很自由的,总之,别煎烧干了就行。)
中药煎煮,讲究阴阳调和,武文配合。武者为阳,文者为阴。武火,就是大火,火力大而猛;文火,就是小火,以火力覆盖罐底而不上串为度。
常规:先武后文。一般是以武火烧开,药开以后,调节到文火慢煎。
如无特殊医嘱交代,大部分中药煎煮的时间为30分钟-45分钟。治疗外感(感冒)煎药的时间为15分钟-30分钟。
一般的药物,煎2-3次。贵重或者滋补的药物,可以煎3-6次。
高端大气法:先把药物倒出来置于碗内,再以棉(纱)把药物残渣包裹,加压绞取药汁。
(此法说说而已,虽高端大气,但现在少有人这么做,无需强求)
常规法:对于有细微物质或者颗粒物质较多者,可以隔纱布倒药置碗中则可。对于一般中药,直接倒出来,静置沉淀下后直接服用则可。
先煎:指单独把某一药物,在其它药物之前进行煎煮。一般为一些毒性药材或者矿石类药物。此类药物,基本都会有相关具体交代。药物亦是单独包装。如附子、牡蛎、南星等。一般时间是30分钟-1个小时)
(特殊先煎:麻黄。麻黄,并非常规先煎药物,但麻黄先煎,往往存在一些医生的要求中,这主要是遵从中医古法煎药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医取类比象的体现。麻黄中空,有辛散之功,先煎麻黄,可以取其升散之气。一般是,先把麻黄放入药罐,以武火烧开,水开后去盖,任由翻滚2-5分钟。若剂量较大者,当有泡沫,可以去长勺子,舀泡沫而后倒之,叫做去沫。之后,再放入其它药材,调到文火,按正常程序煎煮。)
后下:是指药物在煎煮基本完成,再把药材放入药罐,煎煮几分钟。一般是一些芳香类药物或者易挥发的药物如薄荷、砂仁等。
包煎:是指一些有刺激性药物、颗粒性药物、或容易煎煮变糊的药物,用纱布包好以后,再与其它药材一起煎煮。如辛夷花,蒲黄、车前子、蒲黄等。
烊化:是指把一些胶类药材,放入刚从药罐倒出的药液中,以热使药物直接融化再搅拌后服用。或者以热开水先行烊化后,兑入药液中一起服用。常见的如阿胶,鹿角胶等。
冲服:把一些粉质药材、溶解性的药材,直接冲入药液,溶解后服用。如红糖,阿胶粉、蜂蜜、三七粉、芒硝等。
服药次数:如无特殊医嘱要求常规早晚各服用一次。亦可以根据情况,早中晚各服用一次。
大多数的中药,都是饭前服用。但味道较苦,或者有胃肠刺激的药物,则应该饭后服用。一般无特殊要求者,以饭前空腹服用为好。或者饭前饭后间隔一个小时均可。
鉴于目前生活模式和节奏,个人临床上服用药物,认为可以机动灵活。与一般医师的服药方法不同,我个人更喜欢以下偷懒式的方法:
煎一次,喝两次。就是第一次煎药的时候,尽量多放水,喝一碗,其余的留在药罐,到下次喝药,直接煮开5分钟左右就可以服用了。这个方法比较节省煎药时间,适合于工作比较忙的人。
一般服药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一天一剂:就是每天吃一剂,连续吃到所开剂数吃完。
隔天一剂:就是吃一天停一天。今天吃药明天停。
吃两天停一天:就是一剂药吃完第一天后,第二天继续用药渣煲药,再吃一天,第三天停药。
(说明:个人推荐的方法并非正式的服药方法。紧紧是为适应生活节奏不得已而为之。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按正确的煎药和服药方法。至于药物是一天一剂,还是隔天一剂,还是吃两天停一天,则应根据相关病情来定医嘱,以医生的交代为准。)
忌口是中药非常讲究的一个环节。很多医生都有严格的忌口要求,具体如何忌口,应根据医嘱来忌口。一般来说,忌口一般分为以下几点:
1、中药常规忌口:忌生冷、油腻、酸辣、腥膻、油炸之品。
2、解药忌口:一些东西吃了以后容易降低药性,因此服药的时候应该禁忌。如:浓茶、功能饮料、萝卜等。
3、按病忌口:需要严格忌口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甲亢、皮肤病、肝病、胃病、心脏病、肾病、肠系疾病等。如是此类疾病患者,应注意忌食香料、味精、酱油、葱姜蒜、韭菜、牛羊肉、虾贝蟹类、鸡鸭鹅肉、鱼类、牛奶。如患相关疾病,应详细咨询医生进行饮食调整与禁忌了解。
4、药物对抗性忌口:很多中药具有一定的药性特点,如果与食物同食,会影响药效,严重的会产生副作用甚至毒副作用。如古代文献有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天门冬忌鲤鱼;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白术忌大蒜、桃李;蜂蜜忌生葱;鳖鱼忌苋菜;鸡肉忌黄鳝;珍珠母、酸枣仁、贝母、半夏忌茶叶等。
5、不同药物禁忌:中药(中成药)与西药应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服用藿香正气水后,应避免输头孢类抗生素。同时服用中药、西药时,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小贴示:
服用中药忌口,不同的中医师也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中医师讲究严格忌口,有的中医师则比较宽松。同时,中医忌口与现代营养学、现代医学亦有差别。因此,具体执行忌口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生活习惯,个人承受度,服药时间,病情轻重等综合考虑。如果有明确饮食医嘱的,则应严格执行,比如低糖、低盐饮食,甲亢患者忌海带、碘盐等,此类忌口应该严格执行。如中医要求术后忌鱼、鸡蛋,但现代医学则无忌口要求,可以根据营养状况,个体耐受来定。可以适当宽松。总体原则上,有明确忌口要求的疾病,应严格忌口,病情较重,变化较快,容易反复的疾病应严格忌口。在个体要求上,如对忌口有疑问,应该尽量咨询医生为主。
说明:以上仅为医生未明确交代服药及煎煮等相关事项的情况下作为参考。如医生有明确的交代,应以医生意见为准。
中药忌口非常广泛
欢迎读者留言补充
(完)
长按北京医院白癜风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