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瘤症的治疗和我自己的看法

白癜风能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西医的外科疾病有时却对应中医的内科病证。这是为什么?大家可能都有过疑惑。其实这是由于中西医对病证发病机制的认识角度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的分类方法。那问题来了,中医治疗时又是如何由内而外的?

就拿西医学的“甲状腺腺瘤症”来说吧,该病在中医被叫做“瘿瘤证”亦称“痰核证”,是中医内科学病证的病名之一,而西医则把它归纳为胫部外科疾病。今天主要谈谈中医对该病证的治疗,尤其是我自己的观点。

瘿瘤(甲状腺腺瘤)症状为胫部出现单发或多发型,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并能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的良性肿物。其生长速度较缓慢,大部分患者没有压痛或也没有其它不适的感觉。但有一种为囊性瘿瘤,极易发生囊内血管破裂导致出血现象,且生长速度较快,患者会出现有胀疼的感觉。因部分瘿瘤证在其症状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极易恶变的可能性,因此得到中西医两种医学的高度重视。

瘿瘤证,早在在公元前三世纪《吕氏春秋.尽数篇》中曾有“轻水所,多秃与瘿人”的记载。东晋时期中医药学家《肘后方》的作者葛洪(公元-年),在他的巨著中提出了选用昆布、海藻等药物治疗瘿病。随后在公元年隋代医家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瘿候》著作中就已经有了对瘿、瘿瘤、瘿囊、影袋等病证的论述,并且提出了“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人于脉,搏颈下而成之。”“诸山水黑土中,山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是瘿瘤发病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长期恚怒、多忧多虑,伤及肝脾。肝气郁滞,脾失运化,以致气滞血瘀、痰湿内生。久之痰湿与气血凝聚结于上,导致胫部发病。地域水土、及患的体质、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也是瘿瘤证发病的主要原因。

中医在治疗上以疏肝健脾为原则,注重理气化痰,软坚散结的方法对症用药。在治疗上,中医常把它分为四种证型,

1、气郁痰阻型

主证:颈前正中,肿块雍起,质软不痛,柔软光滑,有大有小,如囊如袋,垂于胸前,胸闷烦躁,常善太息,胸胁窜痛,舌苔薄白。脉象:弦而有力。

治则: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选方:四海舒郁汤:青木香陈皮海蛤粉海带海藻昆布乌贼骨。

2.痰结血瘀型:

主证:颈前肿物,质地较硬,或有结节,经久不消,胸闷纳差,舌苔薄白,或苔白腻。脉象:弦或涩脉。

治则: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选方:海藻玉壶汤。(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半夏连翘甘草独活海带)

3.肝火旺盛型:

主证:颈前肿物,其势中轻,柔软光滑,烦热汗出,急躁易怒,眼突手颤,面部烘热,口苦咽干,舌苔薄黄。

脉象:弦数有力。

治则:清肝泻火。

选方:栀子清肝汤和海藻玉壶汤。(栀子丹皮赤芍菊花川芎柴胡

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当归半夏连翘甘草独活海带)

4.心肝阴虚型:

主证:颈前肿物,大小不一,质地较软,病起缓慢,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汗手颤,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色红。脉象:弦细而数。

治则:滋养阴精,宁心柔肝。

选方: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辰砂为衣)

此外,长期以来,中医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瘿瘤病证的证情变化,随机辩证及对证用药,积累了大量极其丰富的治疗经验。如《肿瘤良方大全》所记载的加味消瘰汤,《中国药典》的小金丸,名医验方的消瘿汤、消囊汤、甲瘤汤等对此证的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笔者多年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对此病证的辨证治疗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中医有”肥型之体多痰,瘦型之体多火“的理论,临床观察,这种病证常见主要有两种情况:

1.痰气凝结型:普通体型或肥胖之体的瘿瘤患者,平素体质痰湿内盛,肢体疲倦乏力,饮食无味,常多思多虑,忧恐善悲,睡眠失常,或妇人兼有子宫肌瘤、或带下稠白、月事不临,或经闭,舌体胖大,苔白滑腻,脉象弦或涩、两关弦滑。这类患者大多为西医影像学检查诊断后的1-3类甲状腺腺瘤的患者。

2.气血痰凝型:偏瘦形体或较瘦弱之体型的瘿瘤患者,平素体质阴虚,虚火旺盛,易于恚怒,多虑善忧,目赤颧红,口苦咽干,失眠多梦,妇人或兼有乳腺肿块,月事不调,或经水淋漓不尽,带下赤黄,舌细瘦红或瘀点紫斑,脉弦数有力,两关沉弦或弦滑。临床观察,这类患者大部分属于西医诊断为甲状腺腺瘤的3-4类或5类患者。

在治疗上,本人对第1证型的“痰气凝结型”的患者,采用健脾益气、化痰散结的方法,并以“散结废瘿汤”(自创方)进行调治,经过1-3个月的治疗1型瘿瘤(西医的甲状腺1-3类腺瘤)肿物缩小症状得以改善。对第2证型的“气血痰凝型”的患者,本人采取活血逐瘀,养阴软坚的方法,以“消瘰平瘿汤”(自创方),进行治疗。经过2-4个月的随证加减用药,2型瘿瘤(西医的部分4类型腺瘤)肿物明显缩小,其症状得以控制。对高危重症患者或西医手术后期的健康恢复,起到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和缓解作用。

对于瘿瘤的认识和两种分型治疗的方法,是笔者基于前辈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对瘿瘤证辨证施治理论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两种分型方法,是直接针对和介入瘿瘤治疗而论,只有瘿瘤这一主体病证得以改善,瘿瘤外在的证候现象就可以随之而解了。但要解决这一看似不大起眼而又不可忽视的小小瘿瘤,医者的临证诊断,以及选方和随证加减用药的治疗经验,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中医临床课题。

附1.散结废瘿汤: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薏仁15g牛蒡子10g昆布10g海藻10g生牡蛎30g僵蚕10g丹皮10g川楝子6g青皮6g香附6g木香10g陈皮10g桔梗6g橘核12g浙贝母12g

附2.消瘰平瘿汤: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0g赤芍10g生地15g玄参15g麦冬15g知母12g丹参10g丹皮10g黄芩10g栀子12g川贝母6g陈皮10g川楝子6g青皮6g夏枯草12g连翘10g牛蒡子10g甘草6g

胡老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ildancing.com/jkyszy/105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