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贴伤口管理中的引流管临床操作图谱

外科引流是创伤和外科创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消除可能为细菌提供生长介质的积液,清除炎症碎片,减轻与应激和炎症相关的疼痛。引流可以通过消除流体屏障促进组织层粘附力,特别是封闭引流可以提供主动的负压。然而,引流管也会引起并发症(如上行感染),并引起炎症反应。

当动物受到外伤或手术创伤时,引流管放置应基于以下几个因素,如污染或感染的存在,术后液体积聚的可能性,是否采取开放性或封闭性的伤口管理,以及死腔的数量;所有这些因素都与疼痛程度、感染率增高和延迟愈合有关。当伤口含有大量的腔隙时,轻到中度的伤口污染已转化为洁净创面,并且没有异物碎片或纤维化/坏死组织,这样就可以使用引流管。引流术特别适用于那些伤口渗出严重的动物。然而,引流管不应代替彻底的创面检查、清创和灌洗,也不应取代开放性伤口管理的需要。

外科引流术被分为被动(开放)或主动(闭合)系统。被动引流术(例如彭罗斯引流管;可弯曲的乳胶管)的引流效果依赖于重力、运动和溢出来清除积液。当组织活性能力可疑,分泌物浓重(妨碍使用开孔较小的引流管),并且伤口位置有利于重力引流时,推荐被动引流。被动引流术的禁忌是涉及腹部或胸腔的伤口,因为引流可能会造成气胸或气腹,并使动物易于上行感染。被动引流与主动系统相比更多与手术部位感染有关。

主动引流系统使用与负压吸引源连接的有孔引流管(如橡胶、硅胶)。这种系统有益于减少皮肤浸渍,与被动系统相比,感染率更低。主动引流系统可以很容易地监测引流量,从而有助于确定何时应该去除引流管。在田纳西大学,笔者在以下情况中使用主动引流,当伤口腔体可以被闭合(即创造气密空间),流体粘度较低到中等,组织粘附要求很高,或伤口不适用开放引流(如位于背部损伤阻碍腹侧引流,深层伤口)。需要引流时,主动系统必须在体腔内使用。

只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动和被动系统都能达到伤口管理的引流目标:

引流管的大小和数量保持在最低限度促进有效清除液体。

选择最柔韧的材料来减少组织创伤,并允许X光片可以看到引流管,如果引流管发生损坏或脱落。

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可能的话使用主动(封闭)吸引引流管。

尽早取出引流管以减少上行感染的可能性。

使用无菌技术。

引流管临床图片大全

彭罗斯引流管最常用于创伤性损伤,在择期手术之后也可以很有用。在一项肌间脂肪瘤切除后的评估引流管的研究中,5只有彭罗斯引流管的狗没有血清肿形成,而6只没有彭罗斯引流管的狗其中有4只形成血肿。

彭罗斯引流管的宽度每次增加八分之一英寸,范围从四分之一到一英寸(1英寸等于2.54厘米)。兽医引流管虽然没有公开的尺寸指导方针,但液体量与引流管直径成比例相关。在田纳西大学,如果伤口是高度渗出和推荐使用被动引流,则可能会使用直径增加的引流管,或多个小引流管(四分之一英寸)可以放置在一个非常大的伤口。

伤口经过剃毛和无菌准备后,可以使用非穿透性的无菌长器械(如弯曲止血钳或钝探针)探查伤口后确定腔体范围。应选择由健康皮肤组成的腹部出口位置,便于腔体的所有区域液体流出,并做一切口。

彭罗斯引流管应从伤口外进入延伸,通过止血钳牵引穿过腹侧切口,以避免伤口引入额外细菌。临床医生应避免在原创口或切口的下方直接像挖隧道一样使用彭罗斯引流,以尽量减少愈合皮肤附近的炎症积液。因为积液会在引流管周围聚集流动,所以笔者推荐引流出口长度应该是管直径的1.5倍,避免皮肤张力和出口液体淤积。

必须探索整个创口腔体的范围,以确定引流管的近端位置在哪里。引流管最近端的面应该放在伤口的最近端。引流管不应从皮肤切口的近端退出。

如果皮下直接插入近端引流管,在继续伤口缝合前应在引流管近端一侧做一个经皮肤的固定缝合。

腹侧引流出口应该做一固定缝合,大概占引流管宽度的25%以避免引流管向创面腔体移动。

在伤口闭合后,应在可能情况下放置无菌绷带,利用轻微压迫和引流管以辅助液体吸收并促进持续压迫。绷带和保护屏障对于维持引流功能,防止伤口污染,防止皮肤刺激(来自血清灼伤),以及阻止动物抓挠该部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继发于保护不当和无菌技术不当的院内感染可能比最初的感染更难管理。绷带应由接触层、吸收层和最外面的轻度压迫的保护层组成。根据积液量,每12到24小时就应该更换绷带。应该一直佩戴伊丽莎白项圈。

杰克森比特引流管(以下简称JP引流管)是可用于皮下或腹内(高度渗出的病程,如败血性腹膜炎)的主动引流管。图A这里显示的是作者常用的JP硅胶水平引流管,图B是开孔的特写镜头,图C是吸引球。水平引流管的宽度为5至13毫米,长度为20厘米,可按需切割成所需长度。吸引球有毫升和毫升。吸球内的单向阀可以防止液体回流到引流管。吸球有测量刻度,可以更容易确定流体的产生速度,并可用于采集样品(如细胞学评价)或通过侧口排空,而不需要和引流管排水管。排空引流管不需要无菌操作,但应戴检查手套,并应防止吸球开口被污染。

腹腔内放置引流管时,JP引流管位于腹侧腹腔,引流管从腹中线切口外侧一处离开腹壁。

然后引流管穿过皮下组织,由腹部切口外侧皮肤退出,形成气密空间。

将吸球连接到中央喷口的吸管上,就可以产生吸力。当压缩吸球时,安装附加塞子的外侧开口应该保持开放。一旦吸球被压扁,塞子应该插入到外侧开口以产生负压。一只手挤压压力≈85mmHg,两只手挤压力≈mmHg,和手指按住球囊顶点挤压时力量≈mmHg。一般来说,不同情况所需压力也不一样,脆弱组织大致为25~75mmHg,渗出较多或大面积的死腔大致为75~mmHg,以及促进愈合表面之间的主动粘附力需要~mmHg。

为了辅助引流管放置,应采用荷包缝合和指套式缝合来固定引流管。使用无菌的半封闭岛状敷料用以覆盖伤口和退出的引流管。作者建议在最初的24小时内更换敷料,以确保引流管出口周围的液体不会聚积。当引流管就位时,排出口和引流管应该使用消毒液(如0.05%洗必泰溶液)浸泡的海绵每天清洗两次。

上面两张图片是一例根治性乳腺切除术一周后出现皮下积液,放置JP引流管。手术后使用引流管的适用情况包括能够导致洞穴状缺陷的(如良性肿瘤切除,截肢)的任何切除大量组织的手术。如果某些部位已知或预期存在恶性肿瘤,或肿瘤边界不明,这时应尽量限制引流管使用,因为引流管可作为肿瘤细胞扩散到其他无肿瘤区域的一种途径(更多信息参加第三部分文章的最后一张图)。切除大块组织可能需要排液,因为血肿形成可以延迟愈合,并可能增加肿瘤床的总体大小。这些对于任何在肿瘤切除后可能放射治疗的动物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在上图所示患犬,单个JP引流管跨越了整个伤口。

蝴蝶(即手工自制)引流管是利用普通材料创造出主动吸力的一种便宜但有效的方法。这些引流管对那些缺乏天然引流通道的又小又深伤口的病例很有帮助。根据伤口大小和导管可用性,作者最常使用的是19、21、或23号的蝴蝶翼式导管。软塑料管一般为30厘米长,但很容易切割成所需大小。无菌红顶真空采血管可作为积液容器使用;使用更大尺寸真空管可以避免频繁更换采血管。

可以剪断蝴蝶翼导管的注射器接头末端来制作蝶式引流管。

引流管上开孔可以通过度折叠管子然后切掉一个角来完成。

开孔错开排列,间隔约1cm,切除部分约占30%的引流管直径以保证最佳吸力,同时防止扭结。切除部分不超过50%的周长,以避免伤口腔内的管道破裂。

跖骨背侧皮下组织使用蝶式引流管的一个例子。就像JP引流管一样,蚊式止血钳可以从切口处内部抵住健康皮肤,并做一个小切口来帮助蝶形管顺利通过。引流管必须从外到内,因为针头末端不能通过刺穿切口。穿刺口应该足够大可以容纳管子的直径,从而保持密闭的防水密封口。

伤口常规应该在引流管上方闭合,所有开孔留在皮下组织以创造一个气密空间。引流管从伤口退出时利用荷包缝合和指套缝合来固定。一旦固定在动物身上,针端应该连接到真空管。出于演示目的,上图显示引流部分在缝合皮肤之前已连接到真空管,并用指套缝合固定。

在放置引流管的同时,可以用绷带覆盖伤口,也附带固定积液管,这样也可以提高舒适性和活动性。一旦真空管充满了液体或空气,就必须将一根新管子连接到蝶形针上。如果管子失去真空度,并且没有液体聚集,可以通过将连接3-6ml的第二根针头插入到管帽的橡胶部分并取出活塞,从而排出管中的空气。类似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是否真空管中负压是否存在,做法是注射器吸入空气然后把针头插入管中,观察活塞是否会由于管内的真空而被拉下来。如果柱塞不动,则管子需要被重置,在整个引流系统和/或伤口处寻找可能有缝隙的地方。作者建议最初至少每4到6小时检查引流管压力或更换管子,根据液体产生速度调整。

在使用主动引流管的动物中,使用荷包缝合和指套缝合将管道固定在适当位置。荷包缝合缝线不能太紧,不能引起皮肤坏死;除了缝合末端以外没有打结。缝合间距应不小于引流管的直径,结尾用两个方结结束。作者更喜欢把指套缝合的末端松散地固定在邻近皮肤上。

不管引流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它们天然会引起炎症反应,可能会引起机体出现对细菌的反应。因此,一旦它们不再有益处,就需要尽快移除。去除引流管应取决于积液产生量和细胞学分析。使用皮下闭合引流管治疗的浅表手术伤口每天引流量4.8mL/kg(动物体重)即可显著降低血肿形成的风险。当处理感染伤口时,去除引流管前应该采样做细胞学检查。未感染伤口的细胞学结果应显示不含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或液体。

主动(JP和蝶式)引流管应该先剪断荷包缝合和指套缝合,然后缓慢抽出引流管(整个过程几秒钟)。引流口应该被认为是受污染的,并做相应处理(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允许二期愈合)。

被动引流管如果背侧有固定缝合应先剪断,然后再慢慢地取出引流管(持续几秒钟)。仔细观察引流管以确保完全去除引流管,如图所示,同时密切注意固定缝合区域。如果引流管不完整,应该手术探查和去除剩下部分。X线照相术可以帮助识别残留的引流管。引流口应该被认为是受污染的,并做相应处理(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允许二期愈合)。

这是肿瘤切除后使用手术引流管促进伤口愈合的一个例子。肿瘤切除后引流管的放置操作值得更多特别考虑,因为引流管延长了手术边缘,这可能是辐射场的一部分(如果要做放疗的话)。因此,引流管应选择能够从手术创面边缘的健康皮肤处退出。

BrettDarrow,DVM,UniversityofTennessee

CassieLux,DVM,DACVS(SA),UniversityofTennesseeVeterinaryMedicalCenter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安贝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ildancing.com/jnxjkys/127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