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掌握适应证,合理给予足剂量受体

国内外各版指南中均推荐β受体阻滞剂在无禁忌证时应用于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然而,在我国ACS急性期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用量情况并不理想。如何正确调节β受体阻滞剂的用药剂量,对该类患者的长期预后尤为重要。我刊采访医院凌峰教授、医院陶剑虹教授及首都医科医院胡荣教授,分享他们的临床经验。

凌峰教授:β受体阻滞剂在ACS急性期后患者中应用足剂量的探讨

PURE研究涵盖了中国城市和乡村不同医疗机构的冠心病患者人群,结果显示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量远远不足。年医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调查研究显示,ACS急性期后患者出院时使用率仅60%左右。随着时间的延长,三个月及半年以后使用率更进一步下降。医院相比,医院医院的ACS患者使用率更低。尽管通过各种形式反复的宣传教育,使用率也只有20%左右。其中原因,个人认为经济方面的因素并不大,因为其价格不贵。主要是部分医师和患者的认识不够,导致使用率不足,尤其是使用剂量不足,和欧美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比如ACC/AHA指南中提出,ACS急性期后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应达到95~mg,但是在中国实际使用剂量可能还未到目标剂量的1/4。

之所以强调“足剂量”,是因为足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死亡率。具体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即剂量本身,指南推荐的足剂量mg,另一方面是最大耐受剂量。所谓的最大耐受剂量是指心率在50~60次/分之间,收缩压在90~mmHg以上,且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剂量。因此足剂量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剂量本身,另一个是患者能够耐受,只要患者能够耐受,就应该用到指南所推荐的剂量,以改善患者预后。

对ACS急性期后患者而言,一般可以从47.5mg~95mg剂量开始使用。如患者心率在80次/分以上,无禁忌,则完全可以从95mg开始使用。对于剂量的调整,个人认为没必要等两周时间,启动治疗2、3天后即可增加剂量,根据心率及血压情况逐渐增至最大剂量或者患者可耐受剂量。相关研究显示,对足剂量的耐受方面,中国人群和西方人群没有差异(图1),但个体差异仍然存在,因此需要临床医师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图1.足量美托洛尔对中、西方人群的耐受性无明显差异

陶剑虹教授:掌握适应证,足剂量使用有利于ACS急性期后二级预防

我国各版指南均推荐在PCI术后服用β受体阻滞剂,原因在于:第一,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第二,可以改善患者远期的愈后;第三,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后猝死或者死亡的发生,第四,可以防止心脏的扩大,即改善心室重构。因此对于ACS患者,只要无禁忌证,都应该尽早应用β受体阻滞剂。

目前我国临床医师对于ACS急性期后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剂量及应用时机的掌握。而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使用多大剂量合适?一旦剂量或应用时机不合适,可能会出现预后不理想等情况。因此对于ACS患者,临床医师一定要掌握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证,所谓适应证也就是排除其禁忌证。对于无禁忌证的患者,一般起始应用较大剂量的短效制剂,使药物尽快发挥作用,尽快阻断患者交感神经。患者情况稳定后,将β受体阻滞剂换为长效的缓释剂型,使药物平稳的发挥效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美托洛尔缓释片为例,大部分患者使用2到4片(95mg~mg)。如果患者心率达标,血压水平也在控制范围内,那么就应该用最大剂量或者最大耐受剂量。根据我院的临床经验来看,大部分患者可以最大耐受剂量。

胡荣教授:“使用到位”是β受体阻滞剂发挥效用的关键

ACS急性期后二级预防对于患者的预后起着关键作用,我院在患者住院期间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较高,只要患者可以耐受,基本都给予充分治疗。医院的医师基本可以给予患者充分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但是在出院后短时间内将二级预防的药物增加到足剂量还存在困难。这就需要进行更充分的患者教育,需要对患者医院医院进行沟通,使其充分了解β受体阻滞剂的效用。

对于冠心病二级预防中β受体阻滞剂,其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ildancing.com/jkysdp/16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