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静脉受体阻滞剂怎么用,我国专家

口服β受体阻滞剂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然而,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在认识和临床应用上还存在误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在此方面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那么,在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临床问题如何规范?本文根据《静脉β受体阻滞剂临床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建议》一文总结要点知识。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

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房颤、房扑的心室率证据充分,疗效好,欧美房颤指南将其列为控制心室率的首选药物;终止室上速、室速的证据相对少,但欧美相关心律失常指南中均有推荐;预防和减少室速/室颤的反复发作(电风暴)疗效确切,欧美指南推荐应用。

1.房颤/房扑时的心室率急性期控制,可考虑优先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

●不伴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预激综合征的房颤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心力衰竭、无支气管痉挛患者。

●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

●心脏术后/非心脏手术房颤伴快速心室率者。

2.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

●可用于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前传型)。

●即使静脉β阻滞剂未能终止室上速,也可减慢心室率,此后再行刺激迷走的方法能有助于终止室上速。

●还可用于不明确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通过减慢房室传导,有助于与房速鉴别。

年ACC/AHA/FRS成人室上速患者的管理指南推荐(表1):

表1

3.在持续单形性室速的应用

(1)有器质性心脏病:当基础疾病较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存在潜在低血压风险时,可考虑选用超短效的艾司洛尔进行试探性应用。

(2)无器质性心脏病:短效静脉用β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静脉钙拮抗剂终止特发性室速中等有效,且副作用小。

4.在多形性室速的应用

(1)伴QT间期延长:部分获得性QT间期延长合并TdP的患者,临时起搏基础上可考虑β受体阻滞剂和(或)利多卡因治疗;先天性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性室速,β受体阻滞剂作为首选药物。

(2)QT间期正常:应积极纠正病因和诱因,有利于室性心律失常控制;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可终止或减少室速发作。

(3)特殊类型:β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有效药物,并被推荐用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CPVT患者是自发性或应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更适用。

5.β受体阻滞剂的抗电风暴作用

●交感神经激活,高度兴奋、甚至交感风暴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可能被完全或部分逆转。

●抗交感风暴作用:部分是β受体阻滞剂本身的药理作用;部分是β受体阻滞剂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水平后,抗心律失常药物被逆转的作用得到恢复并再次起效。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ACS早期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可获益。

1.临床应用

有缺血发作的证据,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和(或)血压明显较基础血压升高,和(或)窦性心率明显增快或有快心室率房颤/房扑、室性心律失常。

2.注意事项

(1)KillipⅢ级、年龄>70岁、基础收缩压<mmHg、伴低心排出量状态(如末梢循环灌注不良),以及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原则上不宜应用。

(2)对伴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基础心率<60次/分的患者,须慎用。

(3)采用适当的给药剂量和速度,使患者在获益的同时确保安全,可以从小剂量滴定开始,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来调整药物的剂量。

三、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

1.中外指南对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的推荐情况

(1)ESC指南:急性心力衰竭时可非常慎重的使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Ⅱb),但如果有进行性心肌缺血和心动过速可考虑使用。

(2)中国指南:因心肌缺血诱发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符合血压增高、心率增快、有心肌缺血证据条件的患者,可在基础治疗上积极应用β受体阻滞剂。

2.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将安全有效

●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静脉注射,接着口服卡维地洛,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和症状。

●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显著降低近期和天全因死亡。

●ADHF时,及时应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率,改善心室顺应性,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当ADHF合并快速房颤和房扑时,可采用静脉注射短效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治疗。

四、高血压急症

1.主动脉夹层:首选静脉β受体阻滞剂,如艾司洛尔或拉贝洛尔。

2.高血压脑病:选用作用强、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剂量易调节的静脉β受体阻滞剂,如艾司洛尔。

3.围手术期高血压:应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剂量易调节的静脉β受体阻滯剂更具有优势。

4.重度先兆子痫与子痫:拉贝洛尔是重度先兆子痫与子痫的首选降压药。

5.高血压合并卒中:首选静脉β受体阻滞剂,以尽快控制血压及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五、围术期综合应用

1.防治气管插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麻醉术中的应用

(1)气管插管: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2)气管拔管: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拮抗阿托品等药物增加心率的反应。

(3)麻醉术中应用:控制术中血流动力学的过度改变;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等药物。

2.冠心病患者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1)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使用

●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可继续服用(Ⅰ,B)。

●根据术后情况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合理的(Ⅱa,B)。

●心肌缺血中高危、有≥3项危险因素、有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的患者,围手术期可以考虑开始服用β受体阻滞剂(Ⅱb,C)。

●提前评价安全性和耐受性是合理的,不推荐手术当天开始使用(Ⅲ,B)。

(2)围手术期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①甲亢及甲状腺危象:

●术前:口服β受体阻滞剂;

●术中:心率超过次/分,可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必要时持续静脉输入,一旦出现甲状腺危象可与其他降心率药物合用。

②嗜铬细胞瘤:

●术前:与β受体阻滞剂应用控制高血压,纠正心律失常;

●术中:血压超过基础血压1/3或收缩压达到mmHg、心率>次/分,除分析、排除诱发原因外可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心率控制在次/分以内为目标。

③围术期房颤的防治:

●若无禁忌证,通常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手术后房颤;

●所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均应在围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预防术后房颤。

六、严重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

年《中国严重脓毒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指出,如果充足的液体复苏后心输出量不低,心率较快可考虑使用短效β受体阻滞剂,明确推荐使用艾司洛尔。

1.应用方法及剂量

艾司洛尔起始剂量给予25mg/h,每20min调整1次剂量,以50mg/h剂量递增,或根据临床医师经验逐渐增加剂量,24h内将心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后以维持剂量应用到患者转出ICU为止。

2.注意事项

艾司洛尔最大应用剂量0mg/h。

来源:《静脉β受体阻滞剂临床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潘欢丨美编柴明霞丨制版潘欢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ildancing.com/jkysyq/18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