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相关内容已获得出版社授权使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系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甲亢分很多种,比如亚临床甲亢、临床甲亢、T3型甲亢、T4型甲亢以及淡漠型甲亢等。典型的甲亢症状有因为T3、T4分泌增加引起的高代谢综合征,比如因怕热、多汗、低热,疲乏无力,食欲亢进而体重减轻,还会出现甲状腺肿大或者相应的眼部症状。此外,很多甲亢患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是老年和小儿患者,病症表现可能在其他系统,大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诊治这种疾病。下面来盘点一下甲亢的那些不典型症状。
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
甲亢患者可能自觉心悸、胸闷、气短。有可能伴随以下体征:(1)心动过速,常为窦性,多在次/分以上,静息或入睡时仍快。(2)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常有Ⅰ-Ⅱ级收缩期杂音。(3)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房早)多见,可发展成阵发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或心房扑动(房扑)偶见房室传导阻滞(AVB)。(4)心脏扩大,可加重心脏负荷,发生心力衰竭(心衰)时以右心衰多见。(5)脉压增大。
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典型的甲亢会有多食和消瘦,然而老年甲亢可表现出食欲减退、厌食。(2)因胃肠蠕动增快,便次增多,呈糊状,不伴腹痛。(3)重症甲亢可有肝大及肝功能损害,偶有黄疸。
骨骼肌肉系统相关症状
多数甲亢患者有肌无力及肌肉萎缩,还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甲亢肌病可表现出下列病症。
与甲状腺激素增高有关的症状有:(1)急性甲亢肌病:罕见,起病急、病情重,主要表现为延髓麻痹,如发音不清、呼吸肌麻痹、吞咽困难等。(2)慢性甲亢肌病:较多见,起病缓慢,首先受累的主要是肩胛与骨盆带近躯体肌群,表现为上肢持物无力,下肢蹲、坐时起立困难。(3)甲亢性周期性麻痹:较多见,多见于东方国家的年轻男性患者,发作时血钾降低,但尿钾不增多,可能由于钾过多地转移至细胞内(主要是肝、骨骼肌)所致,与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增加Na+-K+-ATP酶活性有关。
此外,还可能出现其他的相关症状,但与甲状腺激素无关,比如(1)少数Graves病患者伴重症肌无力,此与二者同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2)特发性炎性肌病。(3)突眼性眼肌麻痹。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T3、T4分泌增多可引起中枢神经综合征,患者可出现神经过敏、多言好动、紧张焦虑、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偶有出现寡言抑郁、表情淡漠、双手平伸细速震颤等,这些少见症状多在老年患者中见。
皮肤和肢端相关症状
甲亢还可能出现皮肤毛发以及肢端相关的症状,可出现皮肤温暖湿润、光滑细腻,缺乏皱纹。颜面潮红或呈红斑样改变,手掌红疹。皮肤色素加深或色素减退,毛发稀疏脱落,白癜风或斑秃。甲状腺皮肤病常发生在小腿的前面侧面,出现非感染的深粉色或紫色的硬化斑块。还可有甲状腺肢端病。
甲状腺肢端病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一种罕见表现,多发生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特征性表现包括手、足指(趾)柱状变,相对无症状的软组织肿胀和特征性的骨膜反应。
其他症状
此外,甲亢还有其他方面的症状,比如女性常出现月经量减少或闭经,男性阳痿:皮质醇半衰期缩短,葡萄糖耐量受损:过多甲状腺激素刺激儿茶酚胺受体使患者呈交感神经亢进征象;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常偏低,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增高,血小板寿命较短,有时可出现紫癜。
关于实验室检查指标
1.一般甲亢时TSH<0.1mU/L,敏感THS(sTHS)是公认的诊断甲亢的首选指标,可应用于甲亢的筛查。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FT3、FT4能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优于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一般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总甲状腺素升高,TT4是判定甲状腺功能最基本的筛选指标;TT3为诊断甲亢较敏感的指标,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但是老年淡漠型甲亢、甲亢伴其他较重的慢性疾病时TT3可不升高,应予注意。
2.少数甲亢初期或复发早期仅有rT3升高而可作为较敏感的指标。有严重营养不良或某些较重的全身疾病时,可出现TT3明显降低,血清反T3(rT3)明显增高,这种为低T3综合征(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的主要指标。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甲亢诊断一般不难。但是一些早期症状较轻的病例,或者一些特殊类型的疾病,不易诊断,需要结合相应的检查。另外,一些疾病症状和甲亢有一些相似,但并非甲亢,需要鉴别,如下。
1.单纯性甲状腺肿:无甲亢症状,I摄取率虽增高,但高峰不提前,TT3、TT4正常或TT3偏高,sTSH正常。
2.神经官能症:有与甲亢相似的神经精神症状,但无甲亢的高代谢综合征、突眼及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正常。
3.其他疾病:消瘦、低热应与结核、癌症鉴别,心律失常应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心肌病鉴别,单侧突眼应与眶内肿瘤鉴别。
本文内容节选自余学峰教授主编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科学出版社),想了解更多请扫码进入医脉通微店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